前陣子藉由Interlibrary Loans的服務,借到了整套Astro Boy的DVD
共有51個episodes,我花了幾多天,
聽著英文配音,加上不太需要看的英文字幕,
最後終於把整部經典的動畫作品看完了。
接著又在NYPL借到了Metropolis這部由手塚治虫漫畫原作
2001年終於在大螢幕上映的作品,
這套DVD不但有日文配音,竟然還有中文字幕(繁體的)耶~~
Metropolis是手塚治虫早期的漫畫作品
之後才有鐵腕アトム(aka 原子小金剛, aka Mighty Atom, aka Astro Boy) 的長篇大作。
Metropolis還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手塚生前不願意將它作成電影動畫。
但在手塚過世後
和他長期合作的Rintaro和大友克洋決定利用新的3D電腦科技將這部作品重現在大螢幕上。
Metropolis是一個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社會
有著明顯的階級體系:
機器人被當作是取代人工的道具,被限制只能在某些區域活動
下層階級的工人因為機器人取代了他們的工作,而敵視機器人
統治者則一心一意想著要如何利用高科技來統治世界
蒂瑪(Tima)是由野心勃勃的瑞德公爵(Duke Red)委託Laughton博士設計出來的機器人,
她跟一般的機器人不太一樣,她具有人的身形,
而且似乎具有控制所有電器產品的能力(這是後來才知道的)。
Duke Red把她塑造成他死去女兒的樣子,目的則是要讓她來統治世界。
然而,受到委託的L博士和Duke Red的養子Rock則分別有不同的想法,
博士想帶走Tima遠走高飛,
Rock則不相信機器人,想要消滅Tima,讓Duke Red可以自己稱王。
結果,Rock殺死L博士,並引起大火,
前來調查L博士的日本偵探和助手Kenichi剛好在附近
Kenichi帶著Tima躲避Rock的追殺,
Tima慢慢地對Kenichi產生了依賴的情感
後來並遇到了革命份子Altas等人,
在目睹這些革命份子對機器人無情的屠殺
Tima原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但這一幕大概已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了。
最後Duke Red找到Tima,
告訴Tima她不是人類,但也不是一般的低等機器人,而是Superhuman。
被迫和Kenichi分開的Tima,聽了Duke Red這樣一說,
憤而坐上"控制台",想要將整個人類毀滅,引起一連串的爆炸。
Kenichi奮力將Tima拉離"控制台",然而整個爆炸已經難以控制,
Kenichi拉不回Tima,看著她從空中慢慢地墜落。
Astro Boy其實也和Metropolis一樣呈現出手塚的未來世界觀
除了超人主角變成是小男孩之外,
人類和機器人共存的階級社會,人類對機器人的不信任等等
也都在Astro Boy裡頭出現。
不過,Astro Boy增加了Blue Knight這個角色:
Blue Knight是機器人革命家,他不斷地拯救受到人類不公平對待的機器人
然後把他們集結起來,共同對抗人類。
Astro雖然堅信著要幫助人類,不能傷害人類的信念,
但是在看到自己的機器人同胞受到人類虐待時,心中其實也相當掙扎。
現在的世界雖然跟五十年前手塚治虫想像的未來世界不太一樣
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所提到的人道問題,人類與科技發展所可能遇到的道德兩難
用在現代社會中其實還是相當貼切的。
現代化的科技進步,機器生產大量取代了人工
第三世界的廉價勞工取代了第一世界國家的工人階級
這些不就和手塚的未來社會很像嗎?
不過,人類是否真的能夠造出像Astro一樣的AI,智慧型機器人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各種情感呢?
若先不論可能性,這樣的機器人還能叫做機器人嗎?
又論及cyborg的話,
將機械裝置置入人體中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或許有一天,人類也可能變成跟Ghost in the Shell的主角們一樣
身體大部分的器官都可以被義體化之類的。
這時,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界線究竟要怎樣坐區分呢?
手塚治虫的這兩齣作品提出了對人類與科技的重新思考,
但是,Ghost in the Shell似乎更進一步,在哲學上有更深刻的討論。
當然,Astro Boy在美國上映主要是給小孩子看的卡通,
劇情不能太複雜,最好是好人和壞人一看就知道,不要有似好似壞的角色
就因為美國人喜歡這種黑白分明的故事,
他們的動畫產業才沒有辦法造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作品吧... 小花如是想...
有趣的是Metropolis的片頭寫著分級:13歲以上才可以觀賞(因為有暴力畫面)
呵,不知道在美國的上映情況如何呢?
Saturday, May 26,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